專訪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潘奕辰,了解海南古老的自然遺產——沉香
專訪《蔬菜史話》作者、植物學博士史軍,了解海南古老的自然遺產——黃花梨
清明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訪談嘉賓: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博士后、東北林業大學賈軍老師
清明一候桐花 訪談嘉賓:《蔬菜史話》作者、植物學博士史軍
春分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訪談嘉賓: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博士后、東北林業大學賈軍老師
春分一候海棠 訪談嘉賓:《蔬菜史話》作者、植物學博士史軍
專訪曾參與中國商船“永盛輪”雙向航行北極東北航道的航海專家趙強
專訪曾參加南極昆侖站建設工作的航海人趙強
專訪中國極地科考船駕駛員周建文副教授
專訪中國極地科考船駕駛員周建文副教授
專訪“船長教授”邵哲平
專訪“船長教授”邵哲平
專訪極地探險者馮靜
經典紅色電影:《女籃5號》、《攀登者》
經典紅色電影《五朵金花》、《冰山上的來客》
本期節目,采訪廣西民族大學教授熊昭明,以史為鑒,了解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淵源。
用一部電影來展現新中國7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這確實是道難題?!段液臀业淖鎳愤x擇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走群眾路線”,用小切口和小人物的悲喜來展現大歷史。
月圓之際,《平常記錄》節目組祝愿各位海外學子吉祥安康!學業順利!中秋快樂!
中秋,在這個舉家團圓的特殊日子,《平常記錄》通過在線視頻采訪安貞煥女士,共話中韓中秋文化差異,同敘月圓思鄉情懷。
《大家小書》叢書自2002年陸續出版以來,讀者眾多、影響廣泛。2021年8月,基于《大家小書》的人物紀錄片開播,第一季共7集。該片在中國近百年的學術長河中,選取了幾位引領民族方向的大家,講述他們為人、治學背后的故事,本期《平常記錄》特別采訪原《大家小書》項目統籌、責編司徒劍萍。
專訪廣西藝術學院副教授李林,他是泰國烏隆他尼皇家師范大學泰樂教師斯拉帕柴招收的第一位外國學生,曾全程參與由斯拉帕柴主導的所有泰樂課程。
專訪廣西藝術學院外籍教師蘭迪,了解印尼甘美蘭音樂特色、中印尼音樂文化交流及中國-東盟音樂周的情況。
2021年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本期《平常記錄》特別專訪原海洋出版社編審、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副會長劉義杰,解析千年古城泉州的海絲遺韻。
中華民族偉大的航海足跡,淵源悠久。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憑借優良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之一。福建博物院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海上絲路藏品豐富,近年來,與東盟各國文博機構積極進行交流、合作、互訪。今年是中國—東盟對話30周年,也是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年。本期《平常記錄》特別專訪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
京族三島,與越南僅一水之隔,生活著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獨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間竹制樂器,在中越兩國音樂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期《平常記錄》特別專訪廣西藝術學院吳寧華教授及獨弦琴非遺傳承人韋慶炳,賞析京族獨弦琴獨特的音樂魅力。
京族三島,與越南僅一水之隔,生活著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獨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間竹制樂器,在中越兩國音樂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期《平常記錄》特別專訪廣西藝術學院吳寧華教授及獨弦琴非遺傳承人韋慶炳,賞析京族獨弦琴獨特的音樂魅力。
舟船文化是中國傳統海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古代船模是研究中國舟船文化的關鍵符號及載體。中國航海日期間,《平常記錄》特別連線《漂泊的船:流失海外的中國古船模研究》作者張巖鑫、梁二平教授,探尋中式帆船記憶、講述中國船舶故事。
舟船文化是中國傳統海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古代船模是研究中國舟船文化的關鍵符號及載體。中國航海日期間,《平常記錄》特別連線《漂泊的船:流失海外的中國古船模研究》作者張巖鑫、梁二平教授,探尋中式帆船記憶、講述中國船舶故事。
王以京,中共黨員,1976年進入上海遠洋運輸公司,在海上航行40年。任船長20余年間,他被數次外派,走環球跨洋航線,航跡遍及世界大多數港口。建黨百年之際,《平常記錄》特別連線《大海,成就夢想》作者,王以京船長。
王以京,中共黨員,1976年進入上海遠洋運輸公司,在海上航行40年。任船長20余年間,他被數次外派,走環球跨洋航線,航跡遍及世界大多數港口。建黨百年之際,《平常記錄》特別連線《大海,成就夢想》作者,王以京船長。
又到一年端午時,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國的傳統節日對于海外的華僑華人而言有著特殊意義,這是他們共同的情感寄托。端午之際,《平常記錄》特別連線新中式生活倡導者王越、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所長潘奕辰,暢聊端午用香文化及端午習俗背后的文化內涵。
又到一年端午時,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國的傳統節日對于海外的華僑華人而言有著特殊意義,這是他們共同的情感寄托。端午之際,《平常記錄》特別連線新中式生活倡導者王越、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所長潘奕辰,暢聊端午用香文化及端午習俗背后的文化內涵。
2021年6月8日是第十三個“世界海洋日”,也是第十四個“全國海洋宣傳日”?!镀匠S涗洝诽匮{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江燕、“潛愛大鵬”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秘書長王曉勇圍繞世界海洋日主題,探討如何在守護海洋環境的同時,保障海洋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2021年6月8日是第十三個“世界海洋日”,也是第十四個“全國海洋宣傳日”?!镀匠S涗洝诽匮{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江燕、“潛愛大鵬”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秘書長王曉勇圍繞世界海洋日主題,探討如何在守護海洋環境的同時,保障海洋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 是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平常記錄》特別連線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北京自然博物館高源,聊一聊后疫情時代博物館的復蘇與革新,傾聽他們對博物館的未來和未來博物館的相關思考。
國際博物館日,《平常記錄》特別連線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北京自然博物館高源,聊聊如何發揮博物館在現代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海洋禿頭精聯盟 ——這是四名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專業的碩博研究生組成的小團體,他們用Vlog的形式科普海洋生物知識,同時記錄海洋生物學研究生的生活。面臨畢業季,又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新時代的年輕人怎么理解五四精神,又有著怎樣的價值觀,五四青年節,讓我們聽聽他們的聲音。
海洋禿頭精聯盟 ——這是四名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專業的碩博研究生組成的小團體,他們用Vlog的形式科普海洋生物知識,同時記錄海洋生物學研究生的生活。面臨畢業季,又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新時代的年輕人怎么理解五四精神,又有著怎樣的價值觀,五四青年節,讓我們聽聽他們的聲音。
星空和水下雙料攝影大師,格林尼治天文臺年度攝影師,年輕的95后女孩張敬宜說:通過拍攝海洋生物,希望能喚起大眾對海洋環保的意識。年紀輕輕的她,旅居澳大利亞十余年,已經在網上擁有百萬粉絲,本期《平常記錄》對話攝影師張敬宜。
她獲得過格林尼治天文臺年度攝影師稱號,由她拍攝的天文作品多次被Nasa“天文每日一圖”選登。2020年,從“天問一號”開始,她連續拍攝了7次火箭發射的場景,她說,每次看到火箭升空,都會手抖,心跳加速,在那個莊嚴時刻,作為中國人感到特別自豪。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平常記錄》特邀95后天文攝影師張敬宜,為我們講述她拍攝火箭背后的故事。
本期節目以唐代徐夤的《謝尚書惠蠟面茶》為切入點,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考察調研的福建武夷山的茶歷史茶文化,并回顧和展望了習總書記自1985年至今,關切農業茶產業、關注百姓民生、關心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問題的經典事件。
本期詩詞說茶,聚焦2021年以來習總書記進行的第三次國內考察,也是“十四五”規劃綱要通過后的首次國內考察——福建武夷山之行。以宋代文人范仲淹的《和章岷從事斗茶歌》,跟隨習總書記的腳步,一起游訪武夷山。分享武夷山的茶文化、茶歷史以及科技特派員制度下的茶科學研究、應用及成果。
研究生期間,他入選中國極地科考隊,在中山站度過一個冬季、兩個夏季。畢業后,他放棄國際公司的美好前景,回歸極地,帶領全球游客探索南北極。如今,他創立中國極地向導聯盟,肩負起傳遞“負責任的極地旅行”的責任。是什么促使他做出人生的種種選擇?他與南極之間有什么故事?本期《平常記錄》特別連線中國極地向導聯盟創辦人王海寧。
研究生期間,他入選中國極地科考隊,在中山站度過一個冬季、兩個夏季。畢業后,他放棄國際公司的美好前景,回歸極地,帶領全球游客探索南北極。如今,他創立中國極地向導聯盟,肩負起傳遞“負責任的極地旅行”的責任。是什么促使他做出人生的種種選擇?他與南極之間有什么故事?本期《平常記錄》特別連線中國極地向導聯盟創辦人王海寧。
2016年,木易第一次到南極旅游時,就對那里的奇異景觀和可愛生靈們一見鐘情。2018年,他以探險隊員的身份再次來到南極,當時,雖然已在世界上90多個國家留下足跡,但南極依然是他最愛的地方之一。為了讓普通人也能圓夢極地,他與愛人共同創辦了企鵝環游,3年間,他去了14次南極6次北極。
2016年,木易第一次到南極旅游時,就對那里的奇異景觀和可愛生靈們一見鐘情。2018年,他以探險隊員的身份再次來到南極,當時,雖然已在世界上90多個國家留下足跡,但南極依然是他最愛的地方之一。為了讓普通人也能圓夢極地,他與愛人共同創辦了企鵝環游,3年間,他去了14次南極6次北極。
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心永不被征服。玫瑰與星辰的價值在于正是因為人世間還有這般錦繡濕潤的生活,人生才值得期盼。本期內容王越將要跟大家分享東方美學當中的光與影,探討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從如何將古典美學與當代美學相互貫通、如何將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相互融合等方面對美進行解讀。
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心永不被征服。玫瑰與星辰的價值在于正是因為人世間還有這般錦繡濕潤的生活,人生才值得期盼。本期內容王越將要跟大家分享東方美學當中的光與影,探討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從如何將古典美學與當代美學相互貫通、如何將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相互融合等方面對美進行解讀。
本期的“詩詞說茶”王越將從《喜園中茶生》說起,介紹中國自古至今的 “以茶養廉”之風,結合黨史串聯起從中國廉政文化。我們借著春天的生發之力、借著茶的這縷清風,聊一聊以茶養廉的浩然正氣,讓我們在一杯“反求諸己”“內省克念”的茶中,開啟高風亮節的中國式美好生活。
本期的“詩詞說茶”王越將從《喜園中茶生》說起,介紹中國自古至今的 “以茶養廉”之風,結合黨史串聯起從中國廉政文化。我們借著春天的生發之力、借著茶的這縷清風,聊一聊以茶養廉的浩然正氣,讓我們在一杯“反求諸己”“內省克念”的茶中,開啟高風亮節的中國式美好生活。